1997年的時候,我在香港一家投資銀行上班,當年我們曾協助一家香港企業成功上市,而該公司也在同年進入台灣市場,國際化擴張在當時算是上市的一個賣點。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化妝品通路商「莎莎國際」,最近宣布關門,撤出台灣市場。

最近設立公司流程另外一家開張20年的業者六福皇宮,也準備在年底吹熄燈號。對此我覺得很惋惜,因為他們就在我公司旁邊,是我平日開會、宴客的重要場所,非常方便。

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其他著名全球消費品牌,也紛紛改變其對台經營的策略,麥當勞與漢堡王均放棄直營,轉手賣給本地業者及私募基金,因此我們最近在店裡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品項。

What happened?這是台灣市場的問題還是外商經營的問題?基本上有三種可能性:第一、台灣市場太小或已被邊緣化,像莎莎即表示未來將改配合大陸「一帶一路」策略布局。第二、在台灣市場太難賺錢,這代表消費者結構或廠商經營可能均有問題。第三、廠商沒有快速調整策略,比如說莎莎即無法因應電商及日韓化妝品興起潮流。

但這並不代表外商或新進本土業者無法在台灣市場賺錢,還是有少數例外,比如說好市多(Costco)即大行其道,以特殊的價值與服務贏得消費者的忠誠。另外一個例子是平價咖啡業者路易莎,在星巴克和85度C強敵環伺的情況下,全台店數衝到三百多家;還有賣日式牛肉飯和咖喱飯的連鎖店Sukiya,生意好的不得了,還要排隊。

我曾和一個美國高端民生消費品代理商聊過,他們產品由於是金字塔頂端,業績尚能維持,但他也指出台灣消費者不好伺候,往往差了幾塊錢就switch品牌,這在其他市場是沒有的現象。由於景氣及低薪,台灣消費品最有潛力的定位是平價市場。

台灣市場當然可以賺錢,只要看民生消費龍頭統一集團就行了,不管是食品的統一企業或零售的統一超商,去年營收及獲利均創新高,已成為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。

但台灣市場規模不夠大,再加上這幾年兩岸政策導致觀光客減少、經濟蕭條,所以競爭越來越激烈,市場走向兩極化,有些業者很賺、贏家通吃,剩下的就很辛苦。以六福皇宮為例,房東國泰人壽調漲租金理直氣壯,表示同業還是有人賺錢,反映這可能是經營能力的問如何成立公司題。

值得重視的是,台灣在外商心目中,已變成「可有可無」的市場,特別是這兩年東南亞市場興起,市場規模及成長速度均相當驚人,此外電商在阿里等業者帶動下,超速發展,新加坡Lazada、印尼Tokopedia都已成為獨角獸。在這種情況下,台灣作為一個利基型市場,再加上政治風險,外商做出撤退決定根本無需考慮。

在過去大學期間,有很多人升學選擇會計這行業,有許多許多原因讓人想要在會計業努力,也為了成為會計師,不僅可以在生活中獲得假日的清閒,還可以在上班的時候看到形形色色的人,以往都會覺得會計師比較難相處,在計算能力方面很好,但也代表比較理性,如果要成為一名稱職的會計師你需要具備的有,細心不出錯的感覺,還要對金錢上或是未來市場眼光比較獨到,會計師可不是簡單的職業,更不是很好考取到的,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小公司的會計員會選擇外聘,尋找店家的協助,幫忙記帳處理公司大小事,這樣的方式除了可以交給更專業的團隊外,也可以有效分工合作。如果你正在因為沒人處利帳務的文題很煩腦,當然不可能找小孩幫忙操作,所以這時候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,就可以有效的幫助你在下班之餘,還譨有多餘的自我時間。

政府為了協助台灣企業分散中國投資風險,積極倡議「新南向」政策。但由於台灣沒有外交關係,台商路走得很辛苦。此外我們也不了解當地市場,請問有幾家台商在東南亞是靠「市場」而非「工廠」賺到大錢?台塑在越南被罰巨款,國泰金和中信金併購馬來西亞金融機構,均鎩羽而歸。

一個國家經濟要成長,引進外部資源的能力很重要,包括外人直接投資,以及吸引外國觀光客前來消費。政府雖然做了很大努力分散市場,近年日、港、韓及東南亞來台旅客人數大輻成長,但仍然無法抵消陸客流失的衝擊。全球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在內,如果要與中國對立,都是不智的。

我們應敞開大門,不要怕外國業者到台灣來賺錢。離岸風電是一個例子,政策本身可能有問題,餅畫得太大,但商機本身很誘人,外國企業蜂擁而至。

台灣最大的商機,是成為世界幻想的對象:我想到台灣走一走,我想藉由台灣布局大中華。台灣最大的危機,是讓外人不敢接近。最近有一項全球金融中心排名,台灣由於政治風險,被列為「不可預測之中心」,排名大跌,令人情何以堪?

上周中國大陸宣布全面開放金融市場,允許外資提高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基金管理合資公司持股比例,轟動全球。荒謬的是,這是五年前服貿就對台灣開放的,當時為全球首例,連香港都沒有,結果卻被我們自己搞砸了。現在台灣已經沒機會,大陸機構要選合資夥伴,Why Taiwan?我們有何優勢?

但機會之門並未封死,大陸宣布惠台31條之後,作為對台前沿的廈門市,上周進一步頒布60條具體措施,包括行業准入開放、資金扶持、台生入學保障名額,以及每年5,000個台胞實習及就業機會,乃前所未有的待遇!請問這是惠台還是陷阱?

全世界經濟都在走向連結,香港和深圳、高雄開公司推薦廣東融合成「粵港澳大灣區」,台灣如果要和中國大陸連結,福建是最佳地點。可以看得出來大陸是想透過兩岸融合,創造一個新的經濟特區,這其實就是數年前福建優先被指定為自貿區的台南會計師推薦初衷。

中國經濟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,不怕競爭、充滿自信,不僅對台灣人開放,現在更對全世界開放。習近平對川普的信息和對台灣一樣:你要打貿易戰,老子就陪你玩下去;還是你要化干戈為玉帛,到這裡來摘取成熟的果實?

當中國大陸對全世界開始磁吸,以市場換取資源,台灣已經沒有什麼選擇了。

The time is up!

之前有朋友問我說要如何成立公司,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問題,而且我覺得他觀念非常清楚,而且他也講到說成立有限公司相較於無限公司更有保障且透明化,對於供應商、客戶、投資者而言,有限公司會有比較好的形象,另外假設未來他某天因為一些因素經營不下去了,也可以把他的事業當作是一個產品進行轉售,將公司的所有權賣給其他人,有限公司只要董事會同意,股份就可以自由轉讓,透過股份的轉讓就等於間接間將生意轉售給對方,對比無限公司,投資者都會更願意接受有限公司的轉讓,畢竟如果有人想轉讓一間公司給你,你一定也會考慮公司有沒有潛在債務對吧?所以設立公司就是為了開源節流,所以如果你開公司是為了長遠的規劃,就建議還是要成立公司,這樣才是對自己事業的一份保障。

你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嗎?「到月底就要吃土」、「不知道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了」「要等到發薪日才有錢」,甚至月收入高,卻還是月光族,賺多少、花多少、卻沒有存多少,是許多人的痛點,到底要怎麼控制花費,才不會讓生活的財務吃緊呢?理財第一步就是要先學會記帳,只有學會記帳才能讓你找到可以改進的消費習慣,透過記帳推薦的方式,還能讓你存下一筆錢累積財富,通往有錢人的道路。每天花一點小錢,長期累積起來後會有多少錢,您有想過嗎?比如很常碰到商品第二件五折、買1送1等等,然後下意識就會多拿一件這種不經意的小額支出,其實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程度,更可怕的是,這種下意識、不經意的消費,很容易在檢視開銷時被忽略!我們在日常中都會養成一些「無意識」的消費習慣,當我們從錢包掏出零錢時,可能已經失去了花錢的實感,但日積月累下來也會形成一筆不小的資金,必須更重視這筆消費是否有需要,或是能否找到更便宜的替代方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andaigh6y83 的頭像
    amandaigh6y83

    amandaigh6y83的部落格

    amandaigh6y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